
伪作,汉语词汇。
拼音:wěi zuò
释义:1、假造。2、指托名假造的作品。
是指造假的文章、书籍、作品、新闻、报告、文件、数据等。
伪作
wěi zuò
1、假造。
《后汉书隗嚣传》:“ 王莽 矫托天命,伪作符书,欺惑众庶,震怒上帝。”
2、指托名假造的作品。
宋 陈振孙 《直斋书录解题易类》“ 关子明 《易传》”:“ 隋 唐 《志》皆不,或云 阮逸 伪作也。”
明 梅 《尚书考异》:“出 孔 壁中者,尽后儒伪作,大抵依约诸经《论》《孟》中语,并窃其字句而缘饰之。”
清 方苞 《辨》:“ 歆 既伪作《明堂记》,独不能增窜 太史公 荀子 之文哉!” [1]
瞿蜕园 朱金城 《校注凡例》:“集中所收伪作,凡历来名家均有定论者,如卷七之《笑歌行》、《悲歌行》等,今仍依 王 本编次,存诗校而不加注。”
1.假造的不存在的书籍、文章。
2.伪托他人名义出版或发布的书籍、文章。
3.使用他人著名作品名字出版或发布,造成混淆的文章、书籍。
4.使用与某人名字相似,且容易引起歧义的作者名字的作品。
5.使用与某人作品名字相似,且容易引起歧义的作品名字的作品。
6.使用与其他同类著名作品相似或相同的独特装帧设计,以达到混淆目的的作品。
7.增减篡改他人著作,再重新发行造成混淆的文章或书籍。
8.使用他人作品主要情节,并在作品中或明了或隐晦的表达出致敬之情的。
9.使用别人作品中的人物线索,发挥想象创作的,与原作相关的,或正统或恶搞的同人作品。
10.假托古人名义,所做诗、文。
11.对他人写作特点或标志性文学风格进行解构、夸张,重构的作品。
12.伪称翻译自国外作品,实际上是国人自己写的。
13.青出于蓝或反之的跟风作品。
14.完全或部分由枪手代笔的作品。
15.假冒书号的作品。
16.没有取得授权却在国内合法出版的翻译作品或翻译整理作品。
17.使用真实存在的人物,情节却为明显虚构的作品。
18.明显以娱乐目的杜撰的新闻、报告、文件、数据等。
19.自称作者或FANS所发表的,表面赞扬实为讽刺的无间作品。
20.出版社故意将推荐人的名字写得比作者名字还明显的作品。
21.出版社故意将无关作品作为某名作续集或所谓姊妹篇出版。
22.本定义与扩展可作为讨论内容增减。
相关文章推荐:
矫托 | 欺惑 | 震怒 | 后儒 | 缘饰 |